2014年7月20日 星期日

1991年香山海埔地填海造陸計劃

李長榮事件是工廠嚴重污染後,民眾採取行動袪除染,香山海埔地填海造陸計劃卻是為了防止一件事發生的環保運動。兩者型態完全不同,但是絕對也是一次環保運動。

新竹市有16公里的海岸,以客雅溪河口作一個分割點看,以北的區域在三十年前曾有小範圍的圈海造陸的施作,是老新竹人熟知的海埔新生地,當更北的南寮海水浴場被垃圾掩埋場和漁港替代後,海埔新生地有一段很短的時間叫做『港南青年育樂中心』但是新竹原有的海水浴場就一去不復返了。客雅溪河口以南是一片泥灘地,我們可以稱它為香山溼地,這片溼地孕育豐富的生命,所以也是眾多野鳥覓食的天堂,我要說的第二件案子就發生在這片溼地。


1991年新竹市政府和省政府共同提出一個計劃想要開發香山溼地。規劃案提出初期並沒有引起太多的注意,新竹市腹地狹小,亟需開發土地以供建設,公害防治協會的創會理事長黃提源教授曾召開了一個座談會針對這個案子提出不可行的質疑,同時野鳥學會也注意到這個計劃牽連甚廣,為了他們最愛的鳥兒們,他們開始展開香山溼地的調查,也開始注意這個計劃的進度,清華大學生科所博士班的研究生劉烘昌因為在香山溼地研究螃蟹,也注意到這個案子,真正對這個計劃提出質疑的是清大社會所研究生楊綠茵,因為她的論文就是在討論『香山海埔地填海造陸計劃』,終於好像大家約好的似的,我們發現這個計劃竟然是要將香山的丘陵地剷平將土填進溼地,打造一片1000公頃的工業區。新竹市只有104平方公里,這個計劃如果實現,新竹的面積立刻增加10平方公里,我們才驚覺這真是大啊。

如果計劃執行,新竹市的環境將造成巨大的變動,試想:丘陵地剷平了,強勁的海風會直接吹進內陸,溼地填平,數以億計的螃蟹將全部滅絕,螃蟹的幼蟲是浮游生物的食物,浮游生物又是魚蝦的食物,魚蝦又是鳥類和人類的食物,螃蟹滅絕將是食物鏈的大斷裂,客雅溪口是台灣牡蠣養殖的北限,這個計劃如果實施,牡蠣養殖業也滅絕,就算不管螃蟹、野鳥的死活,近海漁業和養殖業也將受到嚴重打擊。檢是整個規劃只能用『破綻百出』來形容,從施工方法、環境背景、開發目的、到成果評估,只要有一點常識的人就會認為這個移山填海的計劃是癡人說夢。可是新竹市政府和省政府卻一定要作。有一度大家都懷疑市政府和省政府跟白痴一樣,因為每看開一次審查會,就有新的改變,而規劃單位針對審查委員意見提出的因應對策更是匪夷所思,好像只要讓他們挖掉山填掉這片溼地,什麼承諾都可以先答應。
例如:審查委員問:如此大量的土方運送,估計將動用數以萬次計的卡車車次,對環境的衝擊非常大,週邊道路恐難負荷,應如何因應、改善?
規劃單位答:以高空輸送帶跨過縱貫路和縱貫路將土石直接運送到海邊。
審查委員:@#$%&*#@!!!
又例如:
審查委員問:台灣工業外移的比率日高,工業區空地多的是,為什麼還要開發新工業區?
規劃單位答:其實台灣的工業用地是完全不夠的,新竹科學園區就不斷有高科技申請進入,香山是離科學園區最近的工業區,預期前景一片大好。
審查委員問:當地海風強勁、一年有半年都是飛沙走石,而且考慮鹽害,精密科技向晶圓廠甚且要在無塵室中操作,他們會進駐此區嗎?
規劃單位答:還有傳統的工業和科學園區下游業者。
審查委員問:是哪些工業別?
規劃單位答:造紙、石化、重金屬、和科學園區週邊工業、新竹傳統木竹工業....。
審查委員問:新竹哪裡有傳統木竹工業?
規劃單位答:新竹在地名上即有竹字,豈無竹工業?
審查委員:@#$%&*#@???
〈照這個邏輯推論花蓮一定出產蓮花,宜蘭一定出產蘭花,苗栗也得出產栗子?〉
類似以上的對話層出不窮。大家覺得疑問的是:開發這海邊的工業區到底有什麼好處?誰會獲利?生態滅絕、魚場枯竭、漁民鐵定受害。工業區沒有工廠進駐,市政府也不能獲利。海埔新生地或填海造地,民眾也沒有得到征收、補償費,最後大家得到一個結論,原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們哪裡是要海邊的工業區,他們要的是被剷平的丘陵地變成平地可以蓋房子大賺一票啊!(取土區的土地早就已經寫好優先承購書了)。

民間團體搞清楚這其中奧秘時已經1996年了,幸好環評法也通過了,香山案因為有太多的問題,又『不能』被退件(環保署長蔡勳雄多次銜命來說服環保團體,連戰也多次公開表示這個案子應儘速進行開發),所以進入二階段環評。這時新竹地區的環保團體已經集結了,有野鳥學會、文化協會、荒野保護協會、溼地保育協會、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等,大家分頭運用影響力,要將這個接造成香山溼地生態浩劫的計劃擋下來。情勢很清楚,主戰場在環保署的環評會,而有權利作決定的是專家學者,所以在環評會上,大家爭取發言的機會,採取說理的方式爭取委員的認同。而開發單位更是重要關鍵,若是開發單位不同意規劃單位的規劃,或是決定不開發,這個案子就自然消失了。1997年修憲,台灣省政府虛級化,開發單位之一的省政府就被『凍』了,剩下的就只有新竹市政府了。當時國民黨的市長童勝男已經是第二任末期,所以環保團體決定支持反對香山案的蔡仁堅。蔡仁堅也將反對移山填海的香山案列為政策,寫在他的施政白皮書中。

所以環保團體請到國外專門規劃海岸的專家,對香山溼地作生態的規劃。因為蔡仁堅是大家支持的候選人,所以這種有『建設性』的記者會,就交給蔡仁堅主持。其他整理會議記錄、發新聞稿、尋求連署、遊說學者、批評政府的苦工或壞人就由其他人負責。所以1998年縣市長改選,蔡仁堅當選新竹市長時,環保團體都以為香山案一定『胎死腹中』了,高興的不得了。可是當選後的蔡仁堅不再出現在環保署的環評會中,(先前他是和環保環體坐在一起反對規劃單位的),當規劃單位提出『將香山溼地填平,開發成醫療園區,安置新竹日漸增加的老人並引進×××工業』時。環評會的主席問新竹市政府的代表:『開發單位對規劃單位的規劃是否同意?』環保團體還天真的心想:今天香山案就可以結束了。沒想到這位蔡仁堅市長新聘的主任秘書,竟然說:『同意』,讓在場的環保團體全都楞在那裡。蔡仁堅成為香山案的另一個獲利者。

又剩下環保團體孤軍奮鬥了,除了持續不放過任何一場環評說明會,更進行生態調查,並向教授、學者、及其他環保團體尋求支持,當然民意代表的遊說也免不了,所以反對香山案的教授達四、五百位,而立法委員數十位,國大代表超過一百位,這麼龐大的名單當然引人注目。更何況其中還有中研院的院長李遠哲,(李院長是看了公害防治協會的淨竹通訊主動跟新竹市公害防治協會聯絡的)。終於在2001年初,環保署的環評會作出了香山案『不宜開發』的決議。這是環評會否決的第一個政府開發案。隨後農委會宣佈香山溼地為野生動物保護區,並且公告完成,香山溼地總算保下來了。
摘錄自:迢迢環保路 鍾淑姬撰文 2002年6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